“这个展园的设计理念是什么?”“会场共设置了几个停车场?”“怎样利用世园会搭建园艺产业国际合作平台?”……在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提姆·布莱尔克里夫一路走走停停,先后来到锦云楼、扬州展园、南京展园、上海展园和天府眼大草坪,考察2024成都世园会筹备进展情况,并不时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
“成都世园会布展非常专业,从目前的进度来看,展区的植物、园艺水平和专业程度非常高。”提姆·布莱尔克里夫建议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来成都世园会感受各个国家、省市展馆,感受世园会美景。“大家在这里能够正常的看到植物和自然的结合是如此的美妙,可以给我们大家带来幸福快乐的享受。”
世园会是一个专业展会,普通观众来这里如何更好地参观、体验世园会呢?对此,提姆·布莱尔克里夫认为,对于普通的市民和游客而言,不但可以在成都世园会“一饱眼福”,还能在此获得绿色生活风尚的启发:一方面,从专业的园林展园里吸取植物装饰的灵感,另一方面,通过植物的种植和保护增强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以此提升植物与城市景观之间的联系,还可以改变大家的生活方式。”
“成都市民非常幸运,这么高质量的展览就在家门口。”提姆·布莱尔克里夫谈到了世园会的会后利用。“我相信成都能够给我们的未来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感受这一份美好。”
提姆·布莱尔克里夫还谈到了与成都世园会同期举行的成都2024汤尤杯。“今年对于成都来说是很重要的年份,不仅有世园会,还有国际羽毛球比赛,这两场国际盛事同期举行,我相信成都完全有实力、有能力办好这样的国际性赛事和展览。同时,国际赛事和展览也能进一步提升成都的国际知名度。”
提姆·布莱尔克里夫说,成都将通过世园会向大家展示绿色城市的模样。“专家、城市(管理者)将来到成都,学习成都的经验,把这些经验带回他们的地区和城市,让他们的城市变得更生态、绿色。”提姆·布莱尔克里夫说,“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能够最终靠成都世园会了解成都的绿色愿景,也能了解未来绿色城市的模样。”
目前各个展园建设进度如何?呈现状况如何?世园会后场地和场内建筑如何再次利用?小布来到成都东部新区,探访2024成都世园会主会场。
一走进园区,首先看到的是以“芙蓉花开”为主体造型的主会场1号大门——综合服务馆,感受到视觉的强烈震撼。再往里走,以“银杏叶”巧思打造的梦幻屋顶映入眼帘。随后登上最高的观景点流云台,能俯瞰到世园会全景,绛溪河如彩带般穿过展区,河上的竹编桥线条灵动,彰显了四川特色的竹编文化。
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锦云楼。作为园区的最高建筑,锦云楼总建筑高度46米,包括地上五层(含闷顶层)、地下一层,楼阁气势尽显。
站在锦云楼向园区望去,周围是园林风貌已现的中华园艺展区,不远处是正在加速建设的主展馆等核心场馆。再远一些,成都东部新区城市核心区川流不息的城市风貌,龙泉山延绵百里的苍翠山林尽收眼底。
“为体现时代发展,确保功能适用,锦云楼在设计时将斗拱、门窗等进行简化提炼,以层叠的线条组团替代斗拱、以全玻幕墙替代直棱窗等,使形态简洁又不失风格。”登顶锦云楼,世园会执委会建设管理部专职副部长杨敏介绍说。
小布在现场看到,南京园区位于世园会中部,占地2200平方米,以“文沁金陵”为主题,营造了天下文枢、玄圃清音、凤台秋月等五处景点,园内曲水环绕、峰石叠嶂,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展现了江南园林和文学交融的艺术境界。青岛园区将本地标志性建筑物——五月的风“搬”到了世园会现场。
此外,英国皇家植物园展园占地1500平方米,以“英伦乡村”为主题,以英式风格为基调,意在稀松平常的一天引人置身于英伦乡村,徜徉惬意的午后……法式园林的优雅、意式园林的浪漫、日式园林的意境也将和中国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北方园林以及川派园林相互辉映,呈现世界园林的多元风格。
2024成都世园会开幕在即。世园会执委会建设运营部副部长何显松介绍,当前,主会场的总体建设进度已超过96%。“公共区域艺术景观、生态雕塑营造、植物花卉栽种等工作正按照时序推进中,确保会场和展园在开幕期间呈现良好的效果。”
同时,何显松介绍,2024成都世园会的展园充足表现国际性、专业性,已邀请法国蒙彼利埃、英国曼彻斯特、国际竹藤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植物园等国外城市和头部行业协会参展,共建设展园112个。成都世园会的展园总数、境外展园数量、协会和企业展园数量均创下历届B类世园会之最,参展城市实现五大洲全覆盖。
怎么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成都世园会重点考虑的问题。对此,AIPH(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展览专家钟国成感触颇深,他表示,此次世园会除了前期聚焦园区的规划和活动外,还应更加关注后期如何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让其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城市经济。
“如此精心打造的世园会,怎么样才能让大众不断参与进来呢?”钟国成建议,抓住节日契机,提供特殊优惠,吸引不同群体前来参观,通过精心的设计、细节化的服务、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让游客从参观中有所收获。
钟国成说,大型盛会后,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便是场地和场内建筑的再次利用。他建议成都可以在“后世园会时代”,利用主场馆现有设备设施,依托城市建设阶段需求,对场地进行多元化的转型利用,开展如亲子活动、文旅活动等多类型惠民活动,进一步提升主会场在世园会后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