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快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风文明,事关乡村振兴的成色和质量。如何探索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件意义深远且任重道远的路。秀外慧中谓之美。乡村之美不仅在于青山绿水的外延之美,更在于要让乡村充满魅力、吸引力和助推力的“乡风文明”内涵之美。
博兴县湖滨镇有一家村级乒乓球俱乐部——西门俱乐部,从无人知道到无人不知,从一人爱好到带动全县,再到搅动滨州、东营、淄博三地的名俱乐部,这家小小的村级俱乐部经历了巨大的“蝶变”。乒乓球虽然作为一项竞技运动,却存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一家村级乒乓球俱乐部,搭乘时代发展的东风,成为全村人竞相热爱的运动,在给人类带来健康体魄的同时,也成为提升人们精气神的“法宝”,书写了群众体育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经验。
湖滨镇西门村坐落于博兴县南部,地处滨州、淄博、东营三地交叉之处,紧邻205国道与潍高路,是一个典型的鲁北平原村庄。相传,村庄因位于古博昌城西门处而得名。坐拥交通要道,文化渊源浓厚,让这个1400余人的村落,声名远播。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之下,该村形成了较为发达的集体经济,化工、医药、建材等一批产业快速的提升。伴随经济的发展,第一批“万元户”诞生,市场经济逐渐活跃,村民致富意识强烈。
进入到2000年后,伴随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该村土地已逐渐由几个“种粮大户”承包,农民也偏向于外出打工、经商,渐渐转变为工人和商人。该村原有集体经济逐渐衰落,与此同时,受临近村镇钢铁彩涂、商用厨具、物流等产业的辐射,西门村产业逐渐转型,形成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相对繁荣的现状。
经济基础的向好发展,使得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形态有了巨大变化。在该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对落后之时,传统的农耕文化、戏曲文化占据相对主导的地位,但是,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村民传统生活习俗逐渐发生明显的变化。“西门村里一些年轻人,渐渐染上打牌、喝酒,甚至是赌博的坏习惯。一些好吃好喝的年轻人,大腹便便,健康堪忧。”健康意识的浅薄,导致人们对群众体育的兴趣较为低迷,村民染上吃喝陋习也成为当时许多村庄的真实写照,而人们心里最大的事情便是“一心想着挣钱”。
“光明生于黑暗,黑暗孕育光明。”这一束“光明之光”源于村大门下的一家照相馆。20世纪80年代,从部队退伍转业的村民李正亮回到西门村,与新过门的妻子李志凤开了一家照相馆。与其他照相馆不同之处在于,李正亮在照相馆放上了一个乒乓球桌。这便是西门村第一张乒乓球桌,也是“西门村乒乓球”俱乐部的雏形,也是点燃西门村群众体育的“星星之火”。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人们都是忙着挣钱,李正亮的乒乓球桌的“吸引力”并没那么强。但是,李正亮的坚持,让慢慢的变多的人了解乒乓球,并慢慢融入到这项运动之中。2005年,在十几个球友的簇拥下,“西门乒乓球”俱乐部正式成立。2010年,西门村迎来一个新农村建设高峰,全村1/2以上人家都建起了二层小楼,日子越过越好。李正亮的照相馆也随着新村的建设,搬到了村口的显要位置——北大门。
从2005年到2010年,李正亮的乒乓球桌吸引了村中的男女老少,先后换掉了三张乒乓球桌。西门乒乓球俱乐部成员也发展到几十人,慢慢的变成了湖滨镇业余乒乓球顶配水平代表。在俱乐部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组织架构,比赛制度,并仿照专业俱乐部建立起队内排名赛,并尝试走出去吸引成员,交流球技。这一段时期,俱乐部作为交流平台的作用逐渐建立和发挥作用,成员对于乒乓球运动的追求,更多基于技术和水平方面的交流。
这个时期,限制俱乐部发展的因素也很明显,比如场地小、人员少、经费不足等一系列坏因。但是,尽管有如此诸多坏因,并未影响俱乐部的受欢迎程度。一张球桌的俱乐部,吸引了更多的人,拿起球拍,挥汗如雨。作为西门乒乓球俱乐部的“元老”之一,李法涛从最开始看球,到慢慢上手,最后成长为俱乐部的“高手”,他如此解释乒乓球和俱乐部的魅力:“挥舞球拍,大汗淋漓,一个小球就让人们有研究头儿,而且,出身汗,全身通透,还能卸去疲劳和懈怠。”这一段时期加入俱乐部的队员也大多数是村内人员。活动经费、比赛经费等都是由内部人员或村内企业家进行赞助。
进入新时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离不开健康生活,让全体人民共享体育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群众对体育发展的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成为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进步的题中之义。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对群众体育的关注度一直上升,博兴县以及湖滨镇对于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加大投入,并进行规范引导,助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2020年6月,在湖滨镇的积极争取之下,博兴县教体局为西门乒乓球俱乐部配备了六张乒乓球训练桌,并协调附近小学为俱乐部腾空训练教室一间,作为俱乐部专门的训练比赛场地。装备和场地的“升级”也为西门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崭新发展机会。并且,西门村乒乓球已经作为一个特色,融入到湖滨镇体育事业“一镇一品”品牌建设中,带动全镇体育事业建设和发展。
截至到2021年8月份,西门乒乓球俱乐部已发展到300多人的队伍,不仅本村人加入,邻村邻镇,甚至是临近广饶、临淄等乒乓球爱好者慕名加入,成为“搅动”滨州、东营、淄博三地民间乒乓球爱好者的一支重要力量。俱乐部成员还代表市县等参加山东省第十二届干乡乒乓球总决赛,取得不错成绩。“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与此同时,博兴县乒乓球乡村俱乐部如雨后春笋出现,几年间,数十个村级乒乓球俱乐部遍布全县。一招激活,全盘激活。博兴县群众体育蒸蒸日上,俱乐部之间联谊赛、排位赛不停,乒乓球运动之风风靡。
2020年11月29日,博兴籍乒乓球前世界冠军曹臻受到西门乒乓球俱乐部邀请,来到俱乐部与会员进行球艺切磋,现场“PK”。一来一回,以一对多,曹臻与十余名俱乐部高手同进行“亲密”切磋,现场交流。“俱乐部对于乒乓球运动的爱好和喜爱很值得肯定,当我听说,这个村俱乐部发展的这么好时,我就非常乐意来交流,与他们切磋切磋。”曹臻如是说。
一个村级乒乓球俱乐部,从一个人数十年坚守,一张桌子,一个球室,到如今,三百余爱好者云集,影响力突破县域市域,甚至引来世界冠军的“目光”,个中原因值得深入分析。博兴县教体局体育中心主任张艇对此分析道,“群众体育强大的吸引力是这个村级俱乐部坚持到底和持续不断的发展的不竭动力。俱乐部成员对乒乓球运动发自内心的喜欢,也成为这个俱乐部慢慢的提升的关键。”
伴随富裕生活的到来,西门村那张汇聚起大家走向乒乓球的球桌已经如同村里的北大门和卫星雕塑一样,成为全村的标志和象征。如今,通过一张小球桌发展壮大的西门乒乓球俱乐部,早已超出三五好友聚集练球的意义,慢慢的变成了当地群众文明交流,沟通交际,增进友谊的平台,已经化身为博兴县乃至滨州市群众体育运动的“符号”。当爱好发展为兴趣,兴趣发展为习惯,那么,追求一种至高、至上的精神,则成为可能。当初,谁又能想到,一个小小的乒乓球,一张乒乓桌,给西门村带来了如此的变化。
继西门乒乓球俱乐部成立之后,周边乡镇成立村级乒乓球俱乐部数十个,让乒乓球成为博兴县普及程度最高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目前,以教授儿童乒乓球的社会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一样诞生,博兴县教体育也开创性的实施了体教融合改革,将部分学校试点为乒乓球特色学校,掀起了一股乒乓球运动的全民热潮。“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小乒乓球不仅为西门村带来了生气,也为全县乒乓球甚至是群众体育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博兴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光辉感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个小小乒乓球为西门村点燃了体育运动的梦想,梦想之花顺势成长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果实。数十年的坚守,一个村级乒乓球俱乐部逐渐成长为可以影响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力量,也让体育运动提升人民生活幸福的结论得到再次印证。
体育增强了人们的体质,也饱满了人们的精神。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际,西门乒乓球俱乐部用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爱好,改变了整个村庄民风的走向,让崇尚健康,向上拼搏的体育精神,成为引导人们奋发向上,走向美好生活的文明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