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xinbozpt.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xinbozpt.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xinbozpt.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xinbozpt.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人到中年用力挥拍_案例展示_华体会导航体育|华体会登录手机版
华体会导航
华体会导航微信公众账号

扫一扫微信二维码

全部

人到中年用力挥拍

发布时间:2024-02-12 06:14:48作者: 华体会导航 |

  或许大家还记得,上个月(2023年12月4-10日)在成都举行的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的盛况——玉林东路被来自全国各地球迷围得水泄不通,到处都是运动员的应援海报,街上飘着“莎头”(孙颖莎、王楚钦)合唱的《成都》,没抢到票的球迷在街头一边喝酒一边看比赛……

  12月6日晚8点过,成都乒匠创研工作室负责人吴伟接到国乒教练肖战的电话:国乒主力王楚钦的球拍坏了,急需修理。第二天,中国队有两场重要比赛。

  吴伟立即赶到国乒下榻的酒店,取了球拍带回工作室,3个多小时后,球拍修好了。凌晨12:30,吴伟把球拍送回酒店,并和王楚钦、肖战合了影。以前,吴伟喜欢的运动员是马龙,现在多了一个王楚钦。

  吴伟女儿拍了一段视频发到网上,瞬间就爆了,播放量达到数百万。粉丝留言:“不懂就问,坏了为啥不换新的?”“感谢有你们为国乒保驾护航!”“然后这个老师的女儿就有了和大头的合影+签名,慕了!”“师傅收不收徒弟?”“抖音大学又让我知道了360分之一行。”

  为什么球拍坏了不换新的?关于大家的疑惑,吴伟解释:“底板是一种受力产品,很容易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损坏,而有些专业底板价格昂贵,不能损坏一点就丢弃,再加上底板使用者对底板有一定的感情了,也不会轻易丢弃。”

  很多人好奇,给世界冠军修球拍,怎么收取费用。吴伟说,作为手艺人,给他们修球拍,是义不容辞的事,也是一种荣幸。“别人倒给钱,看他愿不愿意让你修?这么重要的东西,万一修坏了怎么办?”

  其实吴伟是国乒的“熟人”了。2022年成都世乒赛期间,他就给马龙修过球拍,修完请马龙签名,“马龙不仅自己签了,还请樊振东签了。”吴伟很珍视这块球拍,把它放在展示架的第一排第一位。

  “你看,这是梁靖崑的签名,大胖(梁靖崑)的字反而很秀气,哈哈。”吴伟挨个展示冠军们的签名。

  有人想出高价买冠军签名的球拍,他坚决不卖。“不是钱不钱的问题,关键是这个意义很重要。”他想把拍子传下去,让下一代知道,“每一次在什么时间、什么缘由签的名。”

  而就在大概半个月前,成都市青羊区公布了“第十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目”,“蜀中手工维修及制作乒乓球拍底板记忆”名列其中,吴伟是传承人。

  关于吴伟是如何成为传承人的,有点像一个现代版“上山寻道”的故事,充满了禅意。

  结缘乒乓球拍修复制作之前,吴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那时他是一家大规模的公司的高管,掌管着数十亿的项目,每天跟预算、报表、施工、兼并购打交道,妥妥的职场大佬。

  巨大的工作所承受的压力,让他的身体开始报警。“除了没得胃癌,其他的胃病都得了个遍。国内外的药都吃了,没效。”他想找一门运动锻炼起来,因为从小喜欢打乒乓球,就找了教练开始练习。

  他花了1000多块买了一块高级球拍,然而打起来并不顺手。教练推荐了一位可以量身定做球拍的曹大爷。这位曹大爷,就是后来成为吴伟师父的曹立熹。

  1937年出生的曹立熹,16岁参军,在部队开始研究乒乓球拍。靠着一股钻劲和八级钳工的手艺,1953年,他自制了第一只球拍。70多年来,曹立熹修了上千幅球拍,王曼昱、邱贻可、朱雨玲等国乒名将的球拍,都经他“妙手焕新”过;还发明了两项专利,他做的底板曾被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收藏。

  吴伟第一次见到曹立熹,是奔着最贵的球拍去的。但曹立熹认为他功力尚浅,不适合最好的拍子。好在吴伟学机械出身,二人聊了几个小时,颇觉投机。临走时,曹立熹送了吴伟一块100多元的拍子,说,如果觉得好,下周末再来。

  果然,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此后,吴伟就成了曹立熹工作室的常客。他把曹立熹发明的梅花桩底板制作流程与工艺录入电脑。“上百道工序,等于是把它数字化了。”曹立熹暗中观察吴伟,又交给他一个“任务”:制作竹纤维底板,自己带回家做。

  “自己在家怎么做?工作室有压力机,家里什么工具都没有!”最后吴伟还是想到了办法,他用一摞书压了底板一个星期,效果还不错。

  “师父是在考察我。几年前媒体采访时说我是他徒弟,他说还不是,算是助手。现在他很认可我了,满意得很。我每天跑步也会顺道去师父家看看。”

  曹立熹希望这个手艺能传承一百年,他感觉自己是看不到了。吴伟说,“问题不大,到我80岁的时候差不多就上百年了。哈哈,绝对没问题,我们有下一代嘛。”

  2017年,吴伟正式离职,投入乒乓球拍修复制作事业。他对爱人说,给我三年时间,如果做不起来,再去找工作上班。现在早已过了三年,好像干得还不错。现在,他的工作室有6人,“不光是徒弟,也是员工、设计师,都买社保。”

  吴伟的微信有无数个群,全是球友,电话隔几分钟就会响起,大多数都是咨询业务的。也有球友想闲聊一会,但没空招呼。“淘宝每天50多单,接不过来了,过完年就招人。”

  目前工作室的业务,维修多于制作。世界各地的订单都有,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等,都是寄过来修。

  每天最忙的时候是下午五六点,快递公司要来取货,有时会忙到七八点。晚上,吴伟一个人会待到10点多。

  “完全乐在其中。虽然有时也会抱怨累,但我首先喜欢打乒乓球,又是学的机械,算是专业相关。现在反而觉得时间太少,每天跑步,我都在思考哪个地方需要改进一下。”

  吴伟下决心做的时候,并没有做过市场考察。他只知道打乒乓球的人很多。最初,球友问他一些问题,他不懂,他说你等一下,然后去查资料,再给球友解答。

  2019年,他在报纸上看到上海国际体育用品展,自己一个人背着包就去了。他跟各大厂家沟通,说得头头是道,还指出了别人底板的问题。

  “他们不相信,叫每个片区老总过来听,发现真有问题。后来瑞典的斯蒂卡公司留了我的电话,说以后非质量上的问题,可以找成都的吴老师维修。”

  目前,乒匠工作室产品,从两三百到上千元的都有。最贵的是一款梅花桩专利底板,弹性好质量轻,非常受欢迎。差生文具多,对于“卷器材”,吴伟这样看:“不管你技术再好,都要通过身体带动手臂,把力量传递到底板、胶皮、球上,每一个环节都是关联的。就击球的质量来说,底板的重要性至少占70%。”

  很多人说,这个行业太小众。吴伟认为,是很小众,但它又是体育运动里面的主流。他看到刘国梁透露过一组数据,在中国,每周打两次乒乓球、每次一小时之后的人有8300万。

  “尤其像成都这种城市,有那么多大赛,又是国乒的训练基地,乒乓球的文化渊源深厚。去年,成都又和国际乒联签了5年混合团体世界杯,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机会。”

  现在,金牛区的乒乓球运动学校(也是国乒的训练场地),给他设了一间工作室,周六下午,他会去那边办公,如果国乒来训练,就会每天都去。

  去年大运会期间,加拿大国家队运动员使用了吴伟制作的拍子,大运官方媒体来拍了两个星期纪录片,还把他评为“大运人物”。

  别人解释,全世界这么多大学生来成都,运动项目那么多,但真正使用成都本土的器材,基本上没有,“乒匠”的球拍算是一个。吴伟对这个解释很满意。

  工作室做起来了,资本也抛来了橄榄枝上。吴伟觉得没意思,都拒绝了。“你除了有一点钱还有什么优势?关键是我不要多少钱。”

  在工作室的墙上,贴着几张泛黄的纸,上面写着了各种技术参数,那是他和师父几十年实践的结晶,也是行业机密。但吴伟毫不忌讳别人拍照,“随便照,反正除了我和师父,其他人也看不懂。”

  吴伟第一次接触乒乓球,是上小学时。干地质工作的父亲从外面回来,给他买了一副乒乓球拍。他和小伙伴经常把家里面的门板拆下来当球桌。大学,他学的机械,工作以后,在能源领域干得风生水起。他没想到,几十年后会与乒乓球相伴。

  以吴伟的职业资历,离职以后也接到过不少工作邀约,他都没有答应。他的爱人张姐说,人的一生不能太三心二意,认准了下半辈子要做的事,就不要动摇。在这一点上,夫妻二人看法一致。

  吴伟以前的办公室上百平米,有独立卫浴,环境舒适。现在,他每天在工作室里敲敲打打,手上长满冻疮,一看就是一双“饱经磨砺”的匠人之手。

  “我觉得还好啦,人生起起落落都很正常。咱们现在还能自己走,就一步一步慢慢来。”

  从进入乒乓球拍修复制作行业起,吴伟就有规律地跑步、打球,风雨无阻。远离了职场压力和觥筹交错,他的身体奇迹般地变好了。他和家人都感到神奇。吴伟觉得这是运动的功效。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找到想做的事,有的人四五十岁时找到了。”吴伟爱人特别认同这句话。“这么多年来,他最打动我的就是他的学习精神,在每一行,每个领域,他都挺专的。”